庭院户内燃气管道恢复供气前稳压测试方案

摘 要

庭院户内燃气管道恢复供气前稳压测试方案: 对目前采用的低压立管稳压测试方案进行优化,提出在埋地管道中压控制阀后和楼栋中压立管处进行稳压测试的方案,进行了工程试验。对于单体楼栋,采用楼栋中压立管处稳压测试方案时,通常 3 ~ 5 m in 的稳压测试时间即可。

 摘 要:对目前采用的低压立管稳压测试方案进行优化,提出在埋地管道中压控制阀后和楼栋中压立管处进行稳压测试的方案,进行了工程试验。对于单体楼栋,采用楼栋中压立管处稳压测试方案时,通常35min的稳压测试时间即可。

关键词:燃气管道;  停气作业;  压力降;  恢复供气;  稳压测试

Scheme for Pressure Stabilization Test of Couryard and Indoor Gas Piping before Recovering Gas Supply

AbstractThe currently using scheme for pressure stabilization test of low pressure riser is optimizedThe scheme for pressure stabilization test behind the medium pressure control valve of buried pipeline and at the medium pressure riser of building is put forwardand the engineering test has been performedWhen the sehenle for pressure stabilization test at the medium pressure riser of monomer building is implementedpressure stabilization test time of 3 to 5 minutes is enough

Keywordsgas pipelinestop gas operationpressure droprecovering gas supplypressure stabilization test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燃气行业的高速发展,燃气管网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向前迈进。截至2013年底,佛山市禅城区共有埋地燃气管道逾500km(主要为钢质管道,还有少量PE管道),共有居民用户逾10×104户。随着管网数量每年持续增加,燃气管道逐步老龄化,新旧管道接驳、管道维修改造等涉及停气的作业也逐年增多。每次作业完成后,为了防止管道泄漏,作业人员都需要对停气管道进行压力测试,即稳压测试,未出现压力降低的情况方可供气。如何选择合适的稳压测试方案,在确保供气安全的情况下,缩短恢复供气时间,减少对用户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 相关的标准规范

稳压测试与严密性试验同属于泄漏试验,却又不尽相同。严密性试验是为检验管道的整体的严密状况,通常在强度试验之后进行,对管道投产后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针对新竣工管道,一般测试压力高于运行压力。而恢复供气前的稳压测试主要是为了排除因停气而造成燃气泄漏而进行的测试,一般测试压力为运行压力。

1列出了相关标准规范对严密性试验时的规定[1-2]。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标准规范对严密性试验所规定的时间差异较大。

庭院户内燃气管道恢复供气前稳压测试方案

 

对于恢复供气,CJJ 512006《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燃气设施置换合格恢复供气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运行要求后,方可恢复通气”,但针对停气作业完成后进行的稳压测试及时间要求等具体的事项没有明确提及。目前暂无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其进行明确规定[3-4]

3 常用稳压测试方案

恢复供气过程中最大的安全风险在于用户未留意到维修人员提前24h张贴的停气通知而在停气作业过程中使用燃具,在维修人员进行停气作业将相关燃气阀门关闭后,用户依旧未留意而始终保持燃具阀门处于开启状态。这样,在恢复供气过程中将会导致燃气大量泄漏,当燃气浓度达到爆炸范围,遇明火或者火花,便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稳压测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常用的稳压测试方案主要在低压管道处进行压力测试,有以下两种。

3.1 逐户稳压测试

逐户进行稳压测试是指先将楼栋立管控制阀开启,待燃气通至各用户户内管道后,关闭楼栋立管控制阀,之后进入用户家里逐户进行稳压测试,待全部测试合格后,方可开启楼栋控制阀。此方案的优点是稳压测试精度高,最为安全可靠。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整个过程耗时太长,对用户用气影响较大,同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因此,实际工作中通常不采用此方案。

3.2 楼栋低压立管处稳压测试

楼栋低压立管处稳压测试是指先将楼栋立管控制阀开启,待燃气通至各用户户内管道后,关闭楼栋低压立管控制阀,在各低压立管控制阀后进行稳压测试。如果在规定的时内无压力降,则认为合格(目前我公司在禅城区规定的时间为1015min),可以开启楼栋低压立管控制阀恢复供气。若该过程中出现压力降,则采取第31节的方案,进入居民户内进行泄漏源排查。

相对于逐户稳压测试,楼栋低压立管处稳压测试能节省不少时间,这也是目前我公司在禅城区采用的主要稳压测试方案。

4 中压管道控制阀后稳压测试方案

4.1 方案概述

尽管在楼栋低压立管处进行稳压测试可以节省不少时,但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和实际问题。由于禅城区楼栋的调压方式多为上环下行(上环下行指中压管道沿建筑物外墙敷设至楼顶,经楼顶中低压调压箱调压后,低压立管沿着靠近用气房间的建筑外墙或阳台向下引至各用户的供气方式),且到楼顶的通道经常被用户封锁等原因,造成维修人员上楼顶对立管进行稳压测试时间长、效率低,甚至无法上楼顶对楼栋立管进行稳压测试。因此,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对目前采用的稳压测试方案进行优化,提出分别在埋地管道中压控制阀后或楼栋中压立管处进行稳压测试的方案。

这两个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楼顶的困难,但是最大的风险是位于管道末端的燃具发生泄漏在较短时内不能通过压力降反映出来。因此,为了模拟现实生活中最经常发生的由于用户在停气过程中使用燃具忘记关闭的情况,我们选取了单体楼栋及连体楼栋两种情况(单体楼栋是指只有一根中压立管的楼栋,连体楼栋是指一个埋地管道中压控制阀所控制的所有楼栋中压立管所在单体楼栋的总称),使用燃具在低压管道末端处点火对上述情况进行模拟,测试压力降响应时

4.2 埋地管道中压控制阀后稳压测试方案

选取11栋连体楼(8),在低压楼栋管道的最末端安装好灶具,在埋地管道中压控制阀后安装数显压力表。在公告的停气时间内,关闭埋地管道中压控制阀,确保无用户用气的情况下,使用灶具单燃烧器最大火及最小火分别测试压力降响应时

主要测试设备:压力表采用无锡市某仪表厂生产的数显压力表,量程为00.6MPa,最小分度值为1kPa;灶具为港华紫荆品牌,型号为JZT—A15,灶具单燃烧器额定热负荷为3.8kW。埋地管道中压控制阀后稳压测试记录见表2。其中,管道容积仅统计中压管道部分。

庭院户内燃气管道恢复供气前稳压测试方案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11栋连体楼进行的埋地管道中压控制阀后稳压测试,使用灶具单燃烧器最大火时,压力降在1kPa2kPa的响应时分别为23s82s;使用灶具单燃烧器最小火时,压力降在1kPa2kPa的响应时间分别为218s918s。由于压力降响应时间较长,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不建议采用此方案。

4.3 楼栋中压立管处稳压测试方案

选取一栋单体楼栋(8),在低压管道最末端安装好灶具,在楼栋中压立管控制阀后安装数显压力表,关闭楼栋中压立管控制阀后,确保无用户用气的情况下,使用灶具单燃烧器最大火及最小火分别测试压力降响应时

测试设备同上,楼栋中压立管处稳压测试记录见表3。这里管道容积仅统计中压管道部分。

庭院户内燃气管道恢复供气前稳压测试方案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单体楼栋进行的楼栋中压立管处稳压测试,使用灶具单燃烧器最大火时,压力降在1kPa2kPa的响应时间分别为7s13s;使用灶具单燃烧器最小火时,压力降在1kPa2kPa的响应时间分别为12s30s。可见,压力降响应时较短,建议在实际工作中视情况采用此方案。

5 结语

从对118层的连体楼栋进行的中压埋地管道控制阀后稳压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管网最末端使用灶具单燃烧器最小热负荷用气时,压力降在1kPa2kPa的响应时分别为218s918s,响应时间较长。在目前数显压力表精度不够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不建议采用此方案。

从单体8层楼栋进行的楼栋中压立管处稳压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管网最末端使用灶具单燃烧器最小热负荷用气时,压力降在1kPa2kPa的响应时分别为12s30s。响应时较短,同时有效地避免了上楼顶的困难。采取此方案可以节省不少时,建议在实际工作中视情况采用。

鉴于恢复供气稳压测试时间目前暂无相关规范进行规定,通过本文测试的结果,建议各燃气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恢复供气稳压测试时,如楼栋中压立管处稳压测试时35min即可。

由于管道停气作业及恢复供气耗时较长,且不论采取何种恢复供气稳压测试方案,停气始终对用户有不同程度影响及伴随一定风险,建议积极探索不停气接驳技术,减少安全风险及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菊,田丽,段庆全,等.管道试压过程稳压时间的理论研究[J].油气储运,200928(2)33-36

[2]闫锋,张宏,段庆全,等.管道气试压稳压时间的计算与分析[J].石油机械,200836(1)33-35

[3]王玲.天然气转换前的试验[J].煤气与热力,200626(3)6-8

[4]林铭荣,傅占明,邵小兰.天然气置换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200525(6)49-52

 

 

本文作者:齐希欣  刘战凯  龙永超

作者单位:佛山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