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回顾了北京燃气事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发展政策对燃气事业发展的影响、北京燃气集团的组织机构变化、集团的发展模式,并对政府监管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政策;发展;政府监管
北京燃气走过了五十多年光辉的路程,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燃气企业,回顾这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以外,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北京燃气事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于国家政策对北京燃气事业的影响进行了解读,介绍了北京市燃气集团在组织机构、发展模式方面的变化,并对政府监管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北京市燃气事业的发展有进一步了解。
一、北京燃气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是煤。1958年成立了北京市煤气热力公司,同年12月,利用石景山钢铁厂的焦炉煤气,向古城地区居民供应人工煤气,结束了北京没有燃气供应的历史。
1959年北京焦化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成为北京燃气供应的第一个气源厂。1972年751厂首座重油催化裂解制气炉投产,成为北京市第二个人工煤气气源厂,到1979年底的二十年间,人工煤气发展了8.6万余户,年销售量3亿立方米。
七十年代液化石油气供应以其灵活与快捷的方式开始崛起并迅速发展。1965年,北京利用锦州石油六厂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的西郊灌瓶站建成,1979年末全市液化石油气的总户数近67万户,年销售量超过了10万吨。
1984年,首钢作为第三个人工煤气气源厂开始向城市供气,随着新气源厂的投产,人工煤气供应开始进入新的较快的发展阶段。至1990年底,人工煤气的三个气源厂总日供气能力接近200万立方米,一个供应46万户、年销售近6亿立方米的人工煤气供气系统得到了较大发展,并趋于完善。与此同时液化气用户数量也增至百万户。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的加快和人民对燃气需求的增多,气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显。1987年华油天然气引入北京,北京拉开了天然气大发展的序幕。80年代是北京燃气气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年代,是人民对燃气需求与日俱增的年代,也是人工煤气和天然气两个管道燃气发展较快的年代。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彻底改变了北京燃气气源长期不足的局面,天然气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北京市燃气集团供应的天然气年销售量达到10亿立方米时,用时15年;增加10亿达到20亿立方米时,只用时3年;增加10亿达到30亿立方米时,仅用时2年。
同国内其他燃气企业走过的道路一样,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北京燃气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气源的发展始终左右着北京燃气的发展。在天然气引进之前,人工煤气、液化气在不同的时期都曾经在历史舞台上独领风骚,但随着天然气的崛起他们开始逐渐落寞。
二、优越的政策环境助推北京燃气事业的发展
作为全国的首善之区,北京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以及奥运会等一大批国内外重大活动的举行,“改善大气质量、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燃气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治理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品味的重要选择。在不同的阶段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助推”了城市燃气的发展。
天然气置换是首都能源结构调整、改善大气质量、实现绿色奥运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从1997年开始,全市累计置换人工煤气近百万户。2006年置换天然气工作完成,北京市结束了使用人工煤气的历史,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燃气管网天然气化的大型城市。首钢气源厂和751厂分别于2000年、2003年停止供应煤气,焦化厂于2006年全面停产,人工煤气从此退出了北京市燃气供应的历史舞台。
为迎接奥运,北京市从1997年开始大力推行锅炉煤改气工程,设立无煤区,规定在三环路以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原则上不再使用燃煤,与此同时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不能达标的企业实行严惩并发放限改通知书,勒令停产整顿。此外,出台了《北京市锅炉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以财政资金补贴锅炉改造,并对煤改气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气源建设费。在强力政策引导下,2007年底全市1万多台20蒸吨以下的锅炉基本改造完成,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燃气锅炉的大量使用对于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在政策的支持下一批燃气热电厂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大量的燃气用于发电,这在气源短缺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在车用气方面,从九十年代开始,在政府的支持北京的公交车逐步改造为CNG汽车,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年消费数千万立方米的大市场;北京燃气集团旗下的绿源达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开始进行CNG汽车加气站的运营业务,具有丰富的配送气管理运营经验,目前是北京市公交集团天然气汽车最主要的供气商,在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运输组织、成本控制、维修处置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该公司还向远郊区县CNG小区供气,在气化郊区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市燃气集团一直致力于燃气产品的深度开发、应用,在分布式能源、燃气空调领域积极寻求突破。集团旗下的恩耐特公司长期致力于三联供技术的研究,并成功完成了多个项目。燃气集团多次向市发改委、国家发改委汇报燃气三联供的情况,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力争将北京市列入国家三联供的示范城市,引起了北京市政府、住建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关注大气环境治理的同时,北京市政府积极关注民生,2008年市政府决定用两年的时间为十余万户居住在老楼内的用户通天然气,建设费用主要由市区两级政府和市燃气集团承担。
市政府将燃气的使用视为“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北京市燃气集团提出“三气并举”的发展思路,即:为了满足远郊区县不同用户群体的需要,在郊区市场开发中,采取管道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三气并举,共同发展的策略。新城由管道气来供应,远离新城的重点镇和一般镇由压缩天然气来供应,对于新农村的用户,可以由液化石油气供应,争取实现“村村通燃气”。北京燃气投资建设京平线、怀密线,将管道天然气直接输送到远郊区县,并成立子公司负责远郊区市场的开发和管理,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进入后奥运时代,北京市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燃气事业再次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无煤城市”的目标。为优化首都能源结构,促进首都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北京市提出了“两扩两迁”大型燃煤电厂和改造20吨以上大型燃煤锅炉房的计划。
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客观上促进了北京燃气事业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北京市燃气集团拥有天然气居民用户超过300万户、液化气居民用户超过100万户;全年天然气销售规模60亿立方米。
三、北京市燃气集团的组织机构变化
伴随着燃气事业的快速发展北京燃气不断进行优化重组,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1999年煤气公司、天然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公司等单位从市公用局分离出来,组建成立了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成立了专门的输配、销售、工程咨询、物资等专业分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集团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燃气的专业化、集团化管理,提高了燃气能源供应在城市建设中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了规模经营效益,加快了燃气事业的发展。
2005年,北京市燃气集团与京泰集团、北京控股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了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o 2007年5月,燃气集团资产注入在香港上市的北京控股,依托海外上市公司到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公用事业企业,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根据市场发展和服务的需要,北京市燃气集团实施了组织优化,成立了五家综合运营分公司和高压管网公司、用户服务公司等专业公司,为适应郊区发展先后成立了平谷、怀密等分公司,形成了区域化管理和专业经营的相结合的管理框架。
北京燃气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还有赖于依托并服务于主业的设计、科研、施工、教育、燃气具制造等专业团队,他们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出煤热设计院、工程公司、科研所、研究所、燃气学院等一大批优秀的专业团队,成为北京燃气告诉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北京燃气的发展模式
燃气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北京燃气在1958~1998年长达4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投资靠政府,运营靠补贴。随着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二十一世纪初,政府取消了对管线燃气的财政补贴,燃气集团开始利用多种融资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在建设模式上,城近郊区采取燃气集团投资与用户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城市主管线由集团投资建设,用户支户管线主要由开发商或单位自筹资金建设,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北京工业用户处于大发展阶段,一些工业企业开始自行投资建设煤气管线,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政策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和一些单位、机关开始集资建设燃气管网,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进入开发商建设年代,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了大量支户管线。目前在全市1万多公里管线中,相当一部分为用户投资建设。燃气集团在管线接驳方面只收取正常的工程接线费用,历史上集团曾经长期为政府核准“四源费”,随着相关政策的调整,这项职能也已经取消。近年来燃气集团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在管线投资方面有所侧重,加大了大锅炉用户、夏季负荷用户、优质公服用户的投资支持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远郊区县对于管道燃气的需求日益强烈,但由于资金、规划等种种原因,燃气集团的管网一时难以到达,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燃气办、集资办等形式集资建设燃气管线,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其他燃气公司参与燃气工程的建设和燃气供应,通过CNG、液化气等方式解决供气问题。北京市燃气集团近年来也逐步将发展室点转向远郊区县,近期完成了京平线的建设,并规划建设通往怀柔、密云的管线。
在建设过程管理方面,遵照建设部有关管理意见,北京市燃气集团的燃气工程建设项目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取消燃气工程施工队伍和燃气用具进入燃气管网建设的种种限制。凡具有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燃气工程施工资质的建设单位,均可投标参加集团燃气工程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用具可以进入北京市场,集团公司不指定厂家和品牌。
五、政府监管
北京市市政管委燃气处负责本市燃气行业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拟订燃气发展规划和年度燃气供应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拟订燃气设施建设运行、安全管理及燃气供应服务的标准;监督检查燃气行业安全和服务工作;参与重要燃气供用气项目的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组织实施重大燃气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负责加气站经营资格的审查工作并进行监督管理;负责燃气安全宣传和专业培训。
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加大了对企业服务质量的督察力度,市政府纠风办开展民主班站评议工作,有关部门定期督促企业廉政行风的建设工作,加强对于企业信息公开的督察力度,对于企业公开的服务承诺进行监督检查,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燃气价格方面,北京市燃气集团根据用气性质分成七类零售价格,分别是:工业、家庭、公共服务、供暖、制冷、热电联产、压缩气。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上下游顺价机制,零售价格的调整需报市发改委审批,家庭用户气价调整需要召开听证会。液化气气价目前仍实行双轨制,平价气与议价气并存。在远郊区县以CNG供气的地区,地方政府实行最高限价。
特许经营方面,伴随着《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北京地区已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特许经营者投资、建设、管理燃气设施项目,北京市燃气集团多年来在城区内形成了自然垄断的局面,但在远郊区县其垄断地位正在面临挑战。为了应对这种局面,燃气集团积极采取措施,2005年,北京市燃气集团与香港中华煤气等合作,在亦庄地区的竞标中取得了燃气特许经营权。
燃气是一项造福民生的事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大力发展燃气事业有着更深刻的意义。燃气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面监管、和谐发展”,是燃气事业发展的基本模式,燃气企业需要不断研究政策导向、政府监管模式的变化,积极行动,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燃气事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作者:单维平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查研究室)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转账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