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层气井井底流压的大小直接决定煤层气产量的大小,为了获得高产,必须清楚认识井底流压并精确计算其数值。根据垂直气液两相环空管流理论,首先描述了煤层气的环空流动特征及井底流压的组成部分;结合现场生产测试资料,采用Hasan-Kabir解析法和陈家琅实验回归两种方法计算了井底流压值,并分析了其与气体流量的关系。结论认为:①油套环空中流体由上而下分为纯气体段、混气液柱段(高含气泡沫段和普通液柱段),井底流压为套压、纯气柱压力及混气液柱压力三者之和;②两种方法计算的井底流压值大体相同,与实测值误差小,精度高;③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且随着井底流压下降,压降漏斗不断扩大,井底流压下降相同的数值能产出更多的煤层气。
关键词:煤层气;井底压力;流动压力;流体流动;环形空间流动;生产制度;流量;计算
在煤层气井的生产过程中,井底流压是影响产气量的独立参量,稳定的产气量的大小将实际受控于井底流压和排水量,这是制订合理的排采制度的基础。
煤层气井排水采气井井底流压由套压、油套环空纯气柱压力和混气液柱压力3部分组成,其中混气液柱的压力计算是难点。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在理论推导和实验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模型和方法[1~2]。笔者考虑到煤层气井生产的特殊性,充分分析其垂直环空管流特征的基础上,借鉴Hasan-Kabir推导的井底流压解析公式和陈家琅室内模拟实验回归结果,计算了环空混气液柱的压力梯度,进而获得了井底流压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精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些成果有利于深化对煤层气井生产过程的认识及控制。
1 井筒流动特征及井底流压组成
煤层气井投产后,初期只产水。随着排水降压的进行,当井底流压低于临界解吸压力时,井筒附近煤层表面的吸附气开始解吸并扩散到煤层割理、裂缝中,随着解吸气量逐渐增多,在水中形成连续气泡,气体突破形成流动相,从煤层裂隙流入井筒油套环形空间产出。
如图1所示,煤层气在油套环形空间垂直上升时,随着气量和压力的不断变化,气体的流动形态也呈现不断的变化。具有一定稳产能力的煤层气井,油套环空中流体的组成为:上部为纯气体段,下部为混气液柱段,根据含气率的大小,混气液柱段又可细分为泡沫段(段塞流段)和普通液体段(泡流段,其中有小气泡)[3]。
泡沫段其实就是高含气(一般含气率大于60%)的流体段。因此对于气量足够高的井而言,由于泡沫段的存在,使得生产中的环空测试液面(即拟液面[4])位置反映为泡沫段的上端面,真实液面位置可以通过测试的拟液面与泡沫段长度修正获得。
井底流压由3部分压力组成,及井口的套压、纯气柱压力及混气液柱压力三者之和:
pwf=pc+pg+pm (1)
式中:pwf为井底流压;pc为井口套压;pg为纯气柱压力;pm为混气液柱压力。单位均为MPa。
2 煤层气井井底流压计算方法
2.1 上部纯气柱产生的压力
对于上部纯气体段的流动状态可认为是雾流,可以根据天然气干气井井底流压的计算方法计算气柱产生的压力[5]。即
式中:pg为液面处的压力,MPa;qsc为标准状况下环空气体流量,m3/d;pc为井口套压,MPa;H为井口到环空拟液面的深度,m;d2为套管内径,m;d1为油管外径,m。
2.2 混气液柱压力及井底流压计算
2.2.1 Hasan-Kabir解析法计算井底流压[6]
Hasan-Kabir根据Godbey-Dimon、Podio等人的气体空隙度(含气率)相关式推导了井底流压的解析解表达式。即
pwf=pc+pg+hL[(1-fg)rL+fgrg] (3)
在单元高度dhL上积分式(3)得:
气体表观流速为:
令,式(5)可写为:vsg=C/p。代入Godbey-Dimon推导的气体空隙度(含气率)相关式得:
fg=vsg/(a+bvsg)=C/(bC+ap) (6)
气体表观流速的大小引起环形空间流动形态的变化,导致a、b的取值也有所不同。当vsg<0.61m/s时,泡流,a=0.6,b=1.2;当vsg>0.61m/s时,段塞流。a=b=1。
由于rg较小,fg是小数,可近似认为:
pwf=pc+pg+rLhL(1-fg) (7)
其中:fg=C/[bC+a(pc+pg)+arLhL(1-fg)]
由于rg=gMp/(ZRT),将式(7)代入式(4)得:
将I1、I2代入式(8)得:
pwf=pc+pg+rLhL-I1+I2 (11)
式中:rg为气体的压力梯度,Pa/m;rL为液体的压力梯度,Pa/m;hL为混气液柱的长度,m;fg为气体空隙度(含气率),无因次;Qgsc为标准状况下环空气体流量,m3/d。
井底流压的计算步骤为:①先假定(1-fg)av=1,利用式(11)计算pwf;②由计算得到的pwf根据式(6)反求fg;③再把1-fg代入式(11)中重新计算pwf;④如此反复迭代,直到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2.2.2 陈家琅-岳湘安法
陈家琅等人在套管内径为6.13cm的有机玻璃管、油管外径为3.35cm的铁管、井长为10m的实验装置中,模拟空气和水在环形空间的流动,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了环空中气体表观流速(vsg)和压力梯度校正系数(GCF)之间的关系曲线:
GCF=exp(0.03499-0.9631vsg0.67) (12)
式中:vsg=Qg/A,m/s;该式的使用条件是GCF>0.3。
对于混气液柱产生的压力,为了提高计算精度,需要在混气液柱中按深度分段计算。即
式中:pm为混气液柱产生的压力,MPa;Hi为每一段混气液柱的长度,m;rLi为液体重度,Pa/m;Qg为环空气体的体积流量,m3/d;GCF为每一段混气液柱的压力梯度校正系数,无因次。
获得混气液柱压力后,可据式(1)计算井底流压。
3 计算结果与讨论
3.1 计算结果与实测压力的比较
选择有实测井底流压数据(井下压力计测取)的生产井,根据其稳定阶段的测试资料计算井底流压。本次选取了山西沁水盆地5口井的6组数据资料计算比较(表1)。计算的基本参数:气体临界压力为4.63MPa,临界温度为190.3K,气体相对密度为0.589,套管内径为0.124m,油管外径为0.073m。
6组数据计算的井底流压值与实际测试值相比较,误差多在5%以内。同时,在满足陈~岳法实验条件的基础上,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说明理论计算井底流压值完全能反映井底实际压力情况。
表1 Hasan-Kabir法和陈-岳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
井号
|
煤层中部深度/m
|
测试资料
|
计算压力/MPa
|
|||||||||
压力测试时间
|
日产气/m3
|
日产水/m3
|
液面/m
|
套压/MPa
|
测试深度/m
|
测试压力/MPa
|
Hasan-Kabir法
|
计算误差/%
|
陈-岳法
|
计算误差/%
|
||
Q1
|
502.2
|
2006-11-23
|
1125
|
3.8
|
448
|
0.48
|
514.2
|
1.675
|
1.5935
|
4.87
|
1.5839
|
5.44
|
Q2
|
552.6
|
2007-01-02
|
262
|
2.2
|
545
|
0.23
|
568.3
|
0.461
|
0.4893
|
6.14
|
0.4875
|
5.75
|
Q3
|
521.8
|
2007-01-04
|
51
|
5.7
|
434
|
0.27
|
530.3
|
1.227
|
1.2391
|
0.98
|
1.2372
|
0.83
|
Q3
|
521.8
|
2007-01-16
|
155
|
5.5
|
460
|
0.4
|
530.3
|
1.097
|
1.0414
|
4.55
|
1.0322
|
5.39
|
Q4
|
501.8
|
2007-02-24
|
835
|
2.0
|
493
|
0.65
|
511.4
|
0.825
|
0.8622
|
4.51
|
0.8604
|
4.29
|
Q5
|
493.3
|
2007-01-24
|
248
|
5.7
|
471
|
0.41
|
504.7
|
0.730
|
0.7174
|
1.73
|
0.7132
|
2.30
|
3.2 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的关系
图2显示了在煤层供气充足的条件下井筒中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的关系,可见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气体流量随井底流压降低而增加。在解吸产气初期,井底流压下降快,但气产量增长缓慢,表明产气初期煤层压降漏斗范围小,供气有限;随着井底流压不断下降,地层压降漏斗逐渐扩大,井底流压下降较小的值就能产出大量的煤层气。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越高,井底压力下降相同的数值产出的气体越多。这反映了煤层气井的地下渗流压力变化特征。
4 结论
1) 煤层气产出的油套环空中流体由上而下分为纯气体段、混气液柱段,井底流压为套压、纯气柱压力及混气液柱压力三者之和。
2) 采用Hasan解析方法和陈一岳实验公式计算混气液柱压力,进而得到煤层气井井底流压的方法是可行的,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大体相同且与实际测试压力值接近,误差在5%之内,可靠度高。
3) 煤层气量充足的条件下,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而且随着井底流压下降,压降漏斗不断扩大,流压下降相同的值能产出更多的煤层气。建议煤层气生产实践中加强对典型井井底流压和动液面的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RASHID HASAN A,SHAH KABIR C.A study of multiphase flow behavior in vertical wells[J].SPE Production Engineering,1988,3(2):263-272.
[2] 陈家琅.石油气液两相管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3] 王振松,陈伟.高气油比抽油井环空泡沫段量化计算初探[J].吐哈油气,2006,11(2):169-171.
[4] 吴芒,文伯清,邹建,等.排水采气井井底流压测试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02,25(2):20-23.
[5] 张荣军,孙卫.垂直管流中的气液两相流压力计算[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1):123-126.
[6] 杨涛,杨桦.利用气井环空气柱压力计算井底流压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1,21(2):66-70.
(本文作者:杨焦生1,2 王一兵2 王宪花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转账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