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地热利用工程实例分析

摘 要

摘要:结合天津地区某住宅小区地热水利用工程,对地热水分别用于制备生活热水、供热、制备生活热水+供热的3种地热水利用系统进行了分析,建议采用第3种系统。关键词:地热水;工程实

摘要:结合天津地区某住宅小区地热水利用工程,对地热水分别用于制备生活热水、供热、制备生活热水+供热的3种地热水利用系统进行了分析,建议采用第3种系统。
关键词:地热水;工程实例;生活热水;供热;水源热泵
Analysis on Engineering Example of Geothermal Utilization in Tianjin Region
LI Yue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geothermal water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for a residential area in Tianjin region,the three kinds of geothermal water utilization systems where the geothermal water is respectively used for preparing domestic hot water,heat-supply and preparing domestic hot water plus heat-supply are analyzed,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ird system is suggested.
Key wordsgeothermal water;engineering example;domestic hot water;heat-supply;water-source heat pump
    天津地区多为中低温地热田,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周边,已探明的可开采量为3.3×1015kJ,推测资源为1.3×1016kJ,远景资源为1.6×1017kJ,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1]。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地热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1 工程概况
   天津市南开区某住宅小区拟建两座高层公寓,规划建筑面积约11×104m2。在该小区内,现有两眼奥陶系地热井。最初,开发商只要求利用地热资源解决小区生活热水供应。设计单位考虑到节能、环保,为开发商提供了3种地热资源利用方案,希望地热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地热井单井产量为141t/h,出水温度为60℃。设计供暖热负荷为4400kW,生活热水设计用量为47.5t/h,供水温度为48℃。
2 方案设计
   ① 方案1
   方案1,仅利用地热水制备生活热水,采用市政热网供热。由于该热储层地热水不能直接作为洗浴热水,因此采用板式换热器换热的间接供热水方式。自来水经换热后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地热水取热后回灌,系统流程见图1。
 

    方案1需在井口附近建1座占地面积为120m2的供热水站,地热水用量为50t/h,回灌温度为20℃,总用电负荷为67kW,工程造价约113×104元。
② 方案2
方案2,仅利用地热水供热,生活热水由电热水器制备。建筑物分为高区、低区供暖系统,由于地热井出水温度为60℃,因此宜采用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为充分利用地热资源,热用户采用两级串联形式,以降低回水温度,即降低地热尾水温度。一级用户供、回水温度为50、40℃,二级用户供、回水温度为40、30℃,系统流程见图2。方案2需在井口附近建1座占地面积为160m2的热力站,地热水用量为141t/h,回灌温度为33℃,总用电负荷为101kW,工程造价约265×104元。

   ③ 方案3
   方案3,利用地热水供热兼制备生活热水。由于地热水不能同时满足供热及生活热水负荷要求,需采用水源热泵作为补充热源。地热水一部分用于加热自来水,制备生活热水,另一部分经两级换热,并经水源热泵加热满足供热需求,系统流程见图3。方案3需在井口附近建1座占地面积为250m2热力站,地热水用量为141t/h,回灌温度为21℃,总用电负荷为630kW,工程造价约485×104元。
 

3 经济技术分析
    方案1的供热水站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较低,但方案1对地热资源利用不充分,且公寓的供热问题不能通过地热水解决,市政热网的上网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方案2解决了公寓的供热问题,而且使地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虽然工程造价略高,但省去了高额的热网上网费用,而且每年的热费收入可观。但由于地热资源有限,无法制备生活热水,需在每户安装电热水器。方案3采用水源热泵作为补充热源,解决了供热和制备生活热水的问题。虽然热力站面积较大,工程造价也比方案2增加约220×104元,但单位建筑面积运行成本低于10元/m2。综合比较,建议采用方案3。
参考文献:
[1] 王荣光,沈天行.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本文作者:李悦 天津市热力公司 天津 30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