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山西省晋城煤层气区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煤层气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丰富,为研究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为了分析各种构造模式对煤层气井作业的影响及其与产能的关系,将该区构造模式大致分为断层构造、褶皱构造和陷落柱构造3类,结合煤层气井的生产数据和地质资料,对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煤层气水平井与小构造的关系,提出了水平井布井的基本原则,即水平井排采井筒应位于构造低部位。
关键词:樊庄区块;构造模式;煤层气;气井产能;断层;褶皱;陷落柱;水平井;煤层水
进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区块构造模式分析和赋气构造类型分析,是研究煤层气赋存、产出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1]。过去对构造和煤层气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2~3],但由于煤层气井的生产参数有限,大多只进行了理论分析。随着晋城煤层气区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煤层气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丰富,为研究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为此,笔者将该区构造模式大致分为3类,即断层构造、褶皱构造和陷落柱构造,并逐一分析各种构造模式对煤层气井作业的影响以及与产能的关系。
1 3种构造模式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
1.1 断层构造
断层构造在改变煤储层大裂隙系统和渗透性的同时,也对煤层气藏的封闭保存和产出条件造成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将已经发育成熟的较大煤层气藏破坏分解成很小的煤层气包,这里有断层对煤层气藏切割开放的作用[4],也有将煤层气藏内部的储层破坏,导致煤粉增加,渗透性严重下降2个主要方面;②如果断层密集,上述2种作用同时存在且作用强烈的话,可导致整个煤层气藏几乎完全被分解破坏;③断层构造对煤储层大裂隙系统的控制作用[5]。
1.1.1断层构造对煤层气井的影响
其影响表现在:①对水平井钻进的影响,最突出的就是压钻、卡钻;②对直井钻进的影响,煤层附近扩孔比较严重,将来固井后的水泥厚度增大现象严重,目前的射孔工艺很难射穿此种类型的水泥环;③对压裂的影响,压裂难以操作,砂子主要集中堆积在井筒附近,压裂效果很差;④对排采的影响,除导致煤粉多,操作困难,事故多等方面外,煤粉的堵塞还导致渗透率严重降低,煤层气产量上不去。
1.1.2断层与煤层气井产能的关系
樊庄区块断层比较发育,但对含气量变化影响不大,含气量总体变化为西北高,东南低,呈带状分布。区块内断层一方面起封堵作用,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另一方面提高了其影响范围内煤储层的渗透性,有利于煤层气的产出。区块内G6-10、G7-11、G7-13、G8-9、HX1-8、HX2-6、HX4-10井等7口高产井均分布在断层附近,且主要分布在煤层的上盘,可能与断层上盘中裂隙发育较好有关,较有利于煤层气的产出(图1)。
1.2 褶皱构造
1.2.1背斜部位
由于其张力作用,该部位裂隙较发育,不利于煤层气保存,含气量相对较低,但煤储层连通性很好,其游离气相对较多。另外,该部位煤储层中水的流动趋势类似于地下水流动的“补给区”。在排采过程中,如果煤层与顶、底板中的水力联系很弱,补给会很不及时,储层中的水几乎处于“滞流”状态,只需要排出少量的水,就能达到较大面积降压的效果。因此,其储层压力下降较快,达到最高产气量所需时间较短[6~8]。因此,尽管煤储层的连通性很好,但由于含气量不高,该部位的煤层气井稳定产气量一般不高,多在800~1200m3/d,产水量下降也快(图2)。
樊庄区块内,G12-9、G11-8、G10-9井等煤层气井位于背斜近核部,排采100d左右开始产气,但产气量不高,多稳定在800m3/d,产水量下降也较快,排采约180d后基本不产水,累积产水量约635.5m3,仅略大于煤层气压裂过程中注入的压裂液量(图2)。
1.2.2向斜部位
由于压实作用,该部位裂隙不发育,其储层中水的流动类似于地下水流动的“排泄区”。在排水采气过程中,接受来自翼部储层中水的补给,因其处于“排泄区”,储层中水汇集于此,排水强度最大,产水量很大,压降漏斗却很小[6~8]。因此,向斜部位的煤储层尽管含气量相对较高,但连通性较差,煤层气井稳定产气量一般不高,多在800~1200m3/a,产水量较大。樊庄区块内HG24-3、HG23-4井等煤层气井位于向斜核部位置,产气量低且不稳定;HG23-4井产水量相对较大,排采近200d后,产水量约1.7m3/a(图3)。
1.2.3构造翼部
该部位裂隙发育适中,煤储层连通性较好,其储层中水的流动趋势类似于地下水流动的“承压区”。在排水采气过程中,会接受来自背斜部位储层中水的补给,水动力作用较强,但因其处于翼部,煤储层中的水又向向斜部位流动,使其排水降压比较容易,其压降效果取决于补给水与排泄水的差值[6~8]。
因此,在这一部位,含气量和煤储层的连通性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搭配,其煤层气井的稳定产气量一般较好,多在4500m3/d左右,产水量也介于上述2种位置之间(图4)。樊庄区块内,G6-10、G7-11井等高产煤层气井均在这种翼部位置。
1.3 陷落柱构造
陷落柱对煤层气井的排采不利,表现在:①陷落柱导致煤层缺失,以致有些煤层气井未见煤层;②由于煤层填充的上层岩石还未重新压实,裂隙发育,造成煤层气的散失,故陷落柱影响范围内,煤层气含量降低,含气饱和度减小;③陷落柱煤层段如果胶结不好,可能沟通上覆砂岩含水层,对煤层气井后期排采不利。因此,在煤层气井井位部署时,一定要考虑陷落柱的影响,至少要离开陷落柱200m。
该区郑庄区块内发育大量的陷落柱,小的直径约10m,大的直径达500m,陷落柱是由于奥陶系石灰岩溶蚀塌陷形成的。该区奥陶系主要由中、下马家沟组及峰峰组组成,含水层主要为马家沟组,属海相稳定型沉积,出露于研究区东侧,富水性较强。在太行山西翼,中奥陶统总厚度超过1000m;石灰岩大面积出露形成补给区,受水面积广。如果岩溶空洞达到一定程度,在构造应力和上覆地层重力共同作用下,可形成落差大于70m的陷落高度。
陷落柱对煤层以及煤层底板破坏程度较大,其周围煤岩层中伴随许多裂隙及小型断层,成为沟通奥陶系石灰岩溶裂隙水与煤层巷道的良好通道(图5)。
2 构造与煤层气水平井产能的关系
2.1 “锅底”构造发育部位
该部位的水平井部署见图6-a,其分支布置在“锅盖”的翼部,井筒布置在“锅底”部位,相当于煤层水排泄区,利于煤层水的排采,尽管前期产气效果欠佳,但排采到一定阶段,这类水平井产气效果较好。樊庄区块内FZP02-2井就位于这一部位,目前产气效果较好。
2.2 “锅盖”构造发育部位
该部位的水平井部署见图6-b,其分支也布置在“锅盖”的翼部,但其井筒在“锅盖”部位,相当于煤层水的补给区,不利于煤层水的排采。这类水平井前期产气时间较短,衰减也快,不能很好地达到储层降压的目的,对后期排采不利。樊庄区块内FZP01井组、FZP03井组布置在这种构造部位,不利于煤层水的排采,预计其产气效果也不会太好。
3 结论与建议
1) 樊庄区块断层比较发育,一方面断层起封堵作用,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另一方面提高了其影响范围内煤储层的渗透性,利于煤层气的产出。在水文地质条件、煤阶等地质条件相近的前提下,煤储层的背斜、向斜部位的煤层气井,稳定产气量一般都不高,多介于800~1200m3/a,而在煤储层的冀部位置,由于含气量和煤储层的连通性形成较为理想的搭配,其煤层气井稳定产气量一般较好,多在4500m3/d左右,产水量也介于背斜、向斜位置的煤层气井产水量之间。
2) 陷落柱不利于煤层气藏的封闭保存,其影响范围内,煤层气含量降低,含气饱和度减小。因此,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要注意陷落柱对煤层气井的影响。
3) 对于“锅底”构造发育部位的水平井部署,其井筒部位相当于煤层水的排泄区,有利于煤层水的排采,尽管前期可能产气效果欠佳,但排采到一定阶段,这类水平井产气效果较好;而对于“锅盖”构造发育部位的水平井部署,其井筒部位相当于煤层水的补给区,不利于煤层水的排采,这类水平井,前期可能开始产气时间较短,但衰减也快,不能很好地达到储层降压的目的,对后期排采不利。
参考文献
[1] 王永,冯富成,毛耀保,等.沁水盆地南端煤层气赋存的构造条件分析[J].西北地质,1998,19(3):28-31.
[2] 闫宝珍,王延斌,丰庆泰,等.基于地质主控因素的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划分[J].煤炭学报,2008,33(10):1102-1106.
[3] 宋岩,秦胜飞,赵孟军.中国煤层气成藏的两大关键地质因素[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4):545-552.
[4] 王生维,章泽军,乌效鸣,等.晋城煤层气藏成藏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33(6):807-812,
[5] 王生维,段连秀,陈钟惠,等.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4,24(5):82-84.
[6] 崔思华,彭秀丽,鲜保安,等.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4,24(5):14-16.
[7] 吴财芳,秦勇,傅雪海,等.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研究[J].现代地质,2005,19(3):449-457.
[8] 倪小明,王延斌,接铭训,等.晋城矿区西部地质构造与煤层气井网布置关系[J].煤炭学报,2007,32(2):146-149.
(本文作者:李梦溪1,2 刘庆昌3 张建国1 王立龙11.中国石油山西煤层气分公司;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转账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