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为受徐西、徐中两条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在徐南地区发现有超压气藏存在。利用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从压实不均衡、生烃作用以及泥岩封闭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的超压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徐南地区地层为正常压实状态,不存在明显或可识别的欠压实沉积过程,地层压力在巨厚的泥岩封闭层下完好保存。生气作用是造成徐南地区气藏超压的主要原因,泥岩封闭为超压的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压实不均衡作用对徐南地区的超压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异常超压;成因;压实不均衡;生气作用;泥岩封闭
异常超压普遍存在于沉积盆地中[1],据Hunt(1990)统计,世界范围内的150多个地理区域的180多个沉积盆地具有超压储层。徐家围子断陷有4口井属于超压井,笔者着重探讨该地区异常超压的形成机制,通过典型解剖、重点类比的方法来寻找类似的气藏。
徐家围子断陷位于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东部,面积约5350km2,断陷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形成。断陷西部为断阶带,中部为深洼带,东部为斜坡带。西侧与古中央隆起带结合部为一大型的基底断裂面,该断裂面高差为3000~5000m,宽6~13km。断陷向东逐步抬升进入肇东-朝阳沟隆起带(图1)。
1 超压形成机理
目前,对于超压形成的机制认识主要有[2~8]:①与应力有关的机制,包括不均衡压实(垂向负载应力)和构造应力作用(横向压应力);②与流体体积增加相关的机制,有水热增压、黏土矿物转化、烃类生成和石油裂解成天然气;③流体运动及浮力作用机制,包括渗透作用、水压头和密度引起的浮力作用。可独立产生大规模超压的机制主要包括压实不均衡(欠压实)、生烃作用(包括生油型和生气型)、构造挤压和成岩作用,据此可将超压类型划分为压实不均衡型、生烃型、成岩型和构造挤压型。
压实不均衡引起的超压主要发育于沉降/沉积速率较高、充填岩性较细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中,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较低的密度。生油型超压主要发育于有机质丰度高的成熟烃源岩中(Ro>0.5%),超压带的孔隙度既不高于上覆正常压力系统的泥岩孔隙度,也不高于埋藏深度相近且处于正常压力状态的同层位烃源岩。超压顶面受有机质丰度高的成熟烃源岩控制,不可能出现在区域性生烃门限之上。生气型超压和生油型超压相似,但分布的范围更广,超压带的压实程度、温度(大于150℃)和烃源岩成熟度更高(Ro>1.0%)。成岩型超压的主要特征为:超压带不具有欠压实特征;超压带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多变,超压与生烃作用的关系不明显;超压的发育与黏土矿物的转化、石英和方解石的溶解或沉淀等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构造挤压型超压只发育于挤压盆地,超压带可以发育于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不同的层段,孔隙度可能相对较低且发育构造应力驱动的侧向流体流动。
2 徐南地区超压成因分析
实测资料显示徐家围子断陷徐南地区目前发现有2口井存在超压现象,分别为徐深19井和徐深10井,超压层位为下白垩统营城组一段(表1)。通过研究这两口井的气藏地质剖面来分析该地区超压的形成原因(图2)。
表1 徐南地区超压井基础数据分析表
井号
|
层位
|
深度(m)
|
压力(MPa)
|
压力系数
|
岩性
|
密度(g/cm3)
|
盖层厚度(m)
|
徐深19
|
K1yc1
|
3799.50
|
53.86
|
1.366
|
流纹岩
|
2.12~2.86
|
350
|
徐深10
|
K1yc1
|
3758.68
|
53.35
|
1.419
|
安山岩
|
2.41~2.80
|
330
|
首先对该地区是否存在欠压实进行分析,通过这两口井的泥岩声波时差曲线与深度的关系,发现为典型的线性关系,表明地层沉积的连续性,不存在明显或可识别的欠压实沉积过程,为正常压实状态。
其次,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断裂非常发育,幔源产生的CO2气体通过断裂向上运移到火山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这个地区的区域性盖层为登娄库组的暗色泥岩,通过统计分析,这两口井的登娄库组泥岩厚度都超过330m(表1),单层最大厚度达到50m。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的区域性盖层发育得很好,泥岩结构致密,具有极好的封堵性,为该区油气的保存提供了优质区域盖层条件,对超压的保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9]。这个地区断裂发育,幔源能够为气藏的形成提供源源不断的气源,气体向上运移聚集到火山岩储集层中,但是由于盖层良好的封闭性导致天然气较少散失,油气充注的速率远远大于散失的速率,从而导致火山岩储层中形成了局部超压。说明生烃作用对该地区超压的发育具有重要的贡献。
3 结论
徐家围子断陷徐南地区地层沉积比较连续,不存在明显或可识别的欠压实沉积过程,同时断层比较发育,为油气的运移提供通道,幔源产生大量的CO2气体通过断裂向上聚集,导致了生气型超压的产生。该区发育区域性分布很广且巨厚的泥岩盖层,为超压的保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殿军.超压对泥岩盖层封闭各种相态天然气的作用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2):12-15.
[2] 鲍晓欢,郝芳,方勇.东营凹陷超压储层的不同类型及其成藏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5):33-35.
[3] 陈中红,查明.东营凹陷烃源岩超压体系特征及勘探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3):11-13.
[4] 吕延防,王青海,姜喜庆.流体超压层的成因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16(1):48-49.
[5] 孟庆武,蔡希源,李悌.汪家屯升平地区深层超压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18(6):3-5.
[6] 曹华,龚晶晶,汪贵锋.超压的成因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3):422-425.
[7] 张剑君,王中良,王洪琴.东濮凹陷油气藏封闭条件研究[J].断块油气田,1999,6(1):17-21.
[8] 唐小云,龚晶晶,杨世刚.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古近系超压成因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5):20-22.
[9] 付志新.超压对断层垂向封闭作用的定量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2):16-20.
(本文作者:狄嘉祥1 刘文龙1 吴世环2 1.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四厂)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转账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