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省安阳矿区双全井田有望成为豫北地区煤层气开发的理想靶区。在分析双全井田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系统计算、分析了影响该区煤层气可采潜力的煤层气可采资源量,储层能势和渗流能力3个因素。结果显示:①双全井田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5×108m3,可采资源量为19×108m3,可采资源丰度为0.89×108m3/km2,具有资源量大的特点;②煤层气压力状态接近正常,煤层气含气饱和度高,平均为86.26%,有望成为高产气田;③渗透率极差是制约该区煤层气开采的最为不利因素,但该区具有成煤时代多,煤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含气量高等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煤层渗透率低的缺陷。结论认为:双全井田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开发潜力。
关键词:安阳矿区;双全井田;煤层气;可采潜力;地质特征;含气饱和度;渗透率;储层能势
当前,中国煤层气商业化生产时代已经开始[1]。安阳矿区双全井田煤层气含量高,资源丰度大[2],在当前开发煤层气的热潮中,有望成为豫北地区煤层气开发的理想靶区。而以往安阳矿区双全井田多为地方煤矿开采,关于煤层气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3~5]。笔者旨在结合当前的勘探,试井实测资料,系统分析本区煤层气的可采潜力,为煤层气的成功开发提供依据。
1 地质背景
1.1 构造
安阳矿区双全井田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部,中心与安阳市的直线距离为22km,与鹤壁市的直线距离为27km。南北走向长1.80~7.00km,东西倾向宽0~3.70km,面积约21.33km2。为矿区内少有的没有被采矿活动影响的井田。
双全井田为地层走向近NS、倾向近90°的单斜构造,倾角3°~34°,褶皱、断层较发育。地层局部起伏较大,形成多个褶皱,地层走向、倾向、倾角均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构造形迹为NNE-NE向高角度正断层,该方向断层为勘探区边界和井田划分的主要依据。共有断层45条,断层密度为2.11条/km2,在井田以北地区有陷落柱分布。
1.2 煤层特性
本区煤层众多,含煤地层总厚760.53m,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分为9个含煤组段;含煤15层,煤层总厚9.48m,可采煤层总厚7.94m。各煤组段含煤性及煤层发育状况见表1。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其中山西组二,(以下简称二1煤层)煤层为井田可采煤层,一1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所采煤样均来自二1煤层。其主要特征如下:二1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位于太原组菱铁质泥岩与山西组大占砂岩之间,上距大占砂岩0~17.96m,平均7.10m,距砂锅窑砂岩51.99~84.10m,平均67.51m;下距L8石灰岩25.76~44.62m,平均34.62m。在双全井田,埋深525~1400m,标高为-370~-1175m,煤层厚度4.91~8.66m,平均6.53m。煤层总体上呈西厚东薄,南厚北薄的趋势,是主要的研究煤层。
表1 含煤地层含煤性表
区段
|
地层
|
煤组段
|
煤层
|
可采煤层
|
|||||
名称
|
厚度(m)
|
层数
|
总厚(m)
|
含煤系数(%)
|
层数
|
总厚(m)
|
含煤系数(%)
|
||
双全井田
|
上石盒子组
|
七~八
|
271.49
|
1
|
0.01
|
|
|
0
|
|
下石盒子组
|
三~六
|
286.38
|
|
0
|
|
1
|
0
|
|
|
山西组
|
二煤组
|
83.07
|
3
|
6.53
|
7.86
|
1
|
6.49
|
7.81
|
|
太原组
|
一煤组
|
113.19
|
11
|
2.94
|
2.60
|
|
1.45
|
1.27
|
|
本溪组
|
零煤组
|
6.40
|
0
|
0
|
|
|
0
|
|
|
小计
|
|
760.53
|
15
|
9.48
|
1.25
|
|
7.94
|
1.04
|
1.3 二1煤层水文动力学特征
双全井田山西组二,煤层的顶底板均为铝质泥岩、砂质泥岩、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等组成的隔水层,正常情况下能有效阻隔二。煤层与上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使二。煤层成为独立的煤层气藏。但在断层影响的范围内及薄弱地带,可能失去隔水作用,或形成独立的补给条件不同的次一级水文地质单元。沿太行山补给的地下水总体向东运移,进入双全井田基本处于弱径流和滞留状态。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地下水的弱径流带和滞留区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场所,这也是造成本区煤层气含量东高西低的主要原因,是本区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可采潜力分析
煤层气可采性可从可采资源量、渗流能力、储层能势3个方面加以衡量[6]。其中:可采资源量由采收率求得,在获得临界解吸压力后,进一步考虑通用的枯竭压力(0.7MPa)[7],估算出煤层气理论最大采收率,渗流能力一般以渗透率作为标志,储层能势则可从储层压力系数和含气饱和度两方面进行分析。
2.1 可采资源量
早期煤炭勘探结果共取的含气量数据24组,显示:整个双全井田二1煤层的含气量较高,为10~33.5m3/t(图1)。在埋深664.13~1201.19m内,煤层气中CH4平均含量为21.68m3/t,CO2为0.49m3/t,N2为0.58m3/t,重烃为0.08~1.21m3/t,该深度范围为原生含气带。用蒙特卡罗数据分析法得出了5%、50%、95%3种概率下的煤层气含量结果(图2)所示。
新近在该区施工的3口煤层气参数井,结果如表2所示。煤层气含量同样很高,这更加证明了本区煤层气含量高的特点。采用容积法计算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5%概率时为64×108m3,50%概率时为35×108m3,95%概率时为22×108m3。综合考虑取50%概率时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作为本区煤层气的地质资源量,由储量规范分类属于中型气田(DZ/T 0216—2002)。采收率由3口参数井的采收率取平均值,那么可采资源量为19×108m3。可采资源丰度为0.89×108m3/km2,可采资源丰度高。
表2 3口煤层气参数井实测参数表
煤样钻孔编号
|
实测含气量(干燥无灰基)
|
理论含气量(m3/t)
|
兰氏体积
|
兰氏压力
|
临界解吸压力(MPa)
|
储层压力(MPa)
|
渗透率(10-3μm2)
|
采收率(%)
|
压力系数
|
含气饱和度(%)
|
1
|
27.15
|
27.01
|
34.14
|
1.63
|
6.33
|
6.18
|
0.157
|
62.3
|
0.9174
|
100.52
|
2
|
16.668
|
27.45
|
31.42
|
1.52
|
1.72
|
10.51
|
17.489
|
40.6
|
0.9705
|
60.77
|
3
|
24.04
|
24.66
|
29.63
|
1.66
|
7.14
|
8.23
|
2.954
|
63.4
|
0.9797
|
97.49
|
2.2 储层能势
煤储层压力是地层能量的体现,储层压力梯度越大,越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压力系数是实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压力之比值[8]。由表2知,3口井的压力系数小于1,为低异常压力,但很接近1。不排除在双全井田,存在有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层位,压力系数大于或等于1,为正常压力或高异常压力。美国圣胡安盆地储层压力类型包括欠压、常压、超压3种类型,粉河盆地为欠压类型;黑勇士盆地为欠压和常压类型[9]。显然,这些盆地煤层气成功开发的实践证明,储层压力类型为常压和超压最好,但储层压力类型并非是决定一个媒层气盆地成功开发的关键。
含气饱和度是反映在地质时期煤层气散失的一个量。煤层气饱和度通常小于100%,通常煤层为欠饱和的。统计资料表明[10]:含气饱和度在40%~60%时,煤层气井为低产井,产量小于500m3/d;含气饱和度在78%~93%时,煤层气井为高产井。三全井田3口参数井的平均饱和度为86.26%,高于沁水盆地平均饱和度51.6%,显然双全井田具有高的煤层气饱和度,有望成为高产井。
2.3 渗流能力
煤层渗透性受煤体结构、煤层裂隙发育状况和地应力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煤层气可采性的重要因素。煤层渗透率越高,煤层气的可采性就越好。双全井田由于构造的影响,煤体破坏严重,原生结构煤很少,大部分为构造煤(碎粒煤和糜棱煤)。因而渗透性极差。以往测井解释渗透率(0.010~0.912)×10-3μm2,平均为0.157×10-3μm2。这与参数井1所测渗透率相等。而参数井2和3很可能是误测所引起的,因为这两口井所取煤岩结构大部分为破坏严重的碎粒煤,不可能具有如此高的惨透率,因而不具有参考价值。显然,渗透率极差是本区最不利的因素。
虽然据美国ARI公司煤层气开发的实践经验,具有可采性的煤储层渗透率大都大于0.981×10-3μm2[11]。而且到现在在构造煤地区还无成功的先例。但本区具有成煤时代多,煤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气含量高等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煤层渗透率低的缺陷,同时有利的地质条件的匹配,也可以降低渗透率不利因素的影响。
3 结论
1) 安阳矿区双全井田煤层气含量高,由蒙特卡罗法计算获得的概率为50%时煤层气含量为16.52m3/t。以此计算获得的地质资源量为35×108m3,可采资源量为19×108m3,可采资源丰度为0.89×108m3/km2。
2) 煤层气压力类型接近正常压力状态。煤层气含气饱和度高,平均为86.26%,有望成为高产气田。
3) 渗透率极差是制约本区煤层气开采的最为不利的因素,但本区具有成煤时代多,煤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含气量高等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煤层渗透率低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秦勇.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1):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FJ].天然气工业,2006,26(1):3-5.
[2] 林晓英,苏现波.安阳矿区双全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34(4):18-20.
[3] 陈霞,宁正伟.安阳一鹤壁断块含煤区山西组二。煤含气量及勘查前景分析[J].河南石油,1994,8(3):1-7.
[4] 王生维,张明,庄小丽,等.安阳红岭矿区山西组二1煤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研究——一个浸入接触编制煤储层的典型实例[F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22(4):411-414.
[5] 张序明,安阳矿区煤层气资源分析与规划[J].中国煤层气,2004,1(2):35-39.
[6] 杨兆彪,秦勇,吴财芳.恩村山西组二1煤层煤层气可采潜力分析[J].中国煤层气,2007,4(2):37-39.
[7] 秦勇,刘焕杰,范秉恒,等.山西南部上古生界煤层含气性研究:Ⅲ.煤层气采收潜势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26(1):26-29.
[8] 傅雪海,秦勇,韦重韬,等.煤层气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7:29-30.
[9] 冯三利,胡爱梅.美国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新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3,23(2):124-126.
[10] 何伟钢,叶建平.煤层气井排采历史地质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03,9(3):385-389.
[11] 张培河.影响我国煤层气可采性主要储层参数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6):880-884.
(本文作者:杨兆彪 秦勇 陈润 王国玲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转账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