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与城市天然气运营企业的发展

摘 要

摘要:在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形

摘要:
在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形态,已得到世界的认可。各国都在尽力发展低碳经济,并借此占领经济发展和政治博弈上的制高点。在中国“三步走”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控制能源消耗和优化能源结构是低碳经济同步发展的关键所在,能源变革为天然气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机会、为运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城市天然气运营企业要在“理念”、“行动”、“创新”三个方面练好“内功”,顺应趋势,跨越发展。
作为城市天然气运营企业与传统的供应企业或公用事业单位有着很多的区别,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发展的动力。促使企业发展的不是被动的满足用户外部需求,也不是从公共事业服务角度提供的能源供应,而是源于现代企业追求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主动性。运营企业在“经营”之外还要重视“运作”,城市天然气企业在在完成日常经营工作的基础上,要做到主动发展则必须重视天然气市场的“运作”,做大做好城市的天然气市场是企业发展事半功倍的最佳途径。低碳经济的发展为运作天然气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为此我们要研究低碳经济、关注中国低碳发展,并在此的基础上找到城市天然气运营企业与低碳经济的契合点。
一、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背景
(一) 低碳经济的定义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目前还没有精确的定义。现阶段,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形态,简单来说就是建立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碳的排放量。
(二) 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主要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危机;二是环境问题,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已越来越明显;三是粮食问题,也就是贫困人口和粮食安全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前两个问题,仅靠传统方式难以奏效,必须有新的技术和新的革命,而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当时,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2007年9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并提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设想,开启了中国的低碳经济之门。
 (三) 世界各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首先是大规模的投入低碳领域。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和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都将低碳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美国总统奥马2009年2月签署《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实施总额为7872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开发新能源、节能增效和应对气候变暖等方面。其中,以开发新能源为核心的相关投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欧盟委员会推出总额为2000亿欧元(约合252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为实现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投资为480亿欧元(约合605亿美元)。2009年4月,日本公布总额为154万亿日元(约合15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紧急对策,稳定就业和金融体系;投资未来,着眼于今后的增长战略;以及刺激日本的活力等方面。投资未来的核心内容就是低碳革命,投资规模达1.6万亿日元(约合160亿美元)。
其次是制定和实施中长期战略规划。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之初就明确表示,将在美国实行温室气体减排、促进清洁能源及能效领域发展,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是美国在这个方向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英国发布《2008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2009年7月,英国政府发布《低碳转型发展规划》在世界上首次将温室气体量化减排指标进行预算式控制和管理。欧盟委员会在平衡与协调各成员国的基础上,于2007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三个20%目标”。2008年12月,又通过为实现“三个个20%”的目标而制定的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现在,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已经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将会推动欧盟经济继续向高能效、低排放的低碳方向转型。2008年6月,日本时任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低碳社会是日本发展的目标”,同年9月,日本政府通过《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2009年4月,日本公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
(四)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全球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全球政治领域看,气候外交成为国际政治外交的焦点议题。气候外交的背后是发展问题,发展权的焦点则是碳排放权,在某种意义上,大气环境还能承载多少碳排放量,就意味着世界经济还有多少发展空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展开博弈。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2009年6月17日发布的报告,2007年中国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24%,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约占全球的21%,居第二;欧盟占12%,印度占8%,俄罗斯占6%。在控制碳排放全球性治理框架下,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将与日俱增,要在全球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导权,必须在低碳经济上有所作为。
从全球经济领域看,低碳技术与经济是未来20年内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低碳经济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增长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技术创新,各国均寄希望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相关产业来增加就业和复苏经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出台绿色新政和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旨在争夺全球低碳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藉此实现在低碳经济时代对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导权。作为崛起中的经济大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本轮危机中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在新一轮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全球竞争中,中国能否借助于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调整机遇,尽快转向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国际位势的重要战略因素。
低碳经济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型的高投入、高消耗。不改变这种状况,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低碳经济本身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能够在保证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与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中长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左右我国的低碳之路
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历程看,当发展阶段到了能源消费相对成熟、高能耗工业逐渐移出时,碳排放强度才会逐渐下降,故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起点是从后工业化社会开始,主要任务是减少碳排放、实现能源安全、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与经济增长点。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源需求正在急剧增长,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和任务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现阶段,我国不仅要降低碳排放,化解国际上的政治舆论压力,还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在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出一条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路。
  (一) 我国经济的回顾与发展展望
 中国过去30年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依靠投资和外需共同拉动,并以高耗能为主的工业部门迅速扩张为特征,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虽然短期内取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却是难以长期为继的,一旦外需萎缩,经济发展就会陷入停滞,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之中。因此,中国必须要把注意力从当前的高耗能产业发展上,转变到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才能切实走出一条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在今后30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此将经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2020年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钢铁土木经济”结构比较明显;2020-2035年,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后工业化特征逐渐明显;2035-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 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能源消耗给低碳之路带来困难
 如果按照“三步走”的既定经济发展战略,能源需求总量将成倍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住房面积和汽车保有量水平的不断提高,都离不开高耗能产品的累积和能源的消费作为支撑。无论采取何种发展路径,当中国在未来三五十年内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且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中国能源需求总量成倍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09年中国GDP已经达到34万亿元,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1978年中国仅消耗5.7亿吨标煤的能源,而到了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31.O亿吨标煤。这种增长态势也使得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长。1978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8亿吨,2007年迅速上升到60亿吨左右,1978~2007年期间,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年均增速达到51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能源需求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增加。以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其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等特征给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预测,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50-67亿吨标煤,是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的22倍,这一数值是建立在比目前世界能源效率水平最高国家——日本的人均能耗低40%左右的基础上测算的。
 (三) 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2000-2009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与核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平均约为68.26%、21.18%、2.93%和7 66%;同期发达国家约为26%、40%、24%和10%。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消费比例低,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造成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低碳经济的总体发展。
 形成低碳高效的能源消耗结构,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应经济发展的“三步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将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快速增长期阶段(目前~2020年)、能源多元发展初具规模阶段(2021~2035年)以及温室气体排放趋稳阶段(2036~2050年)。
 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快速增长期(目前~2020年,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虽然该阶段的能源效率水平提高显著,但由于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结构也转向对能源依赖程度较高的“住”、“行”,因此总体而言能源需求及相应的碳排放量都处于快速增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快,但基数低,能源替代和减碳效果还不显著,煤炭的清洁开发利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能源多元发展初具规模阶段(2020~2035年)。在此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商用、民用建筑物等家园建设阶段基本完成,开始全面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伴随着各行业、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清洁高效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从快速增长期进入低速增长期,中国的化石燃料需求可能在此阶段末期达到高峰。煤炭需求从2020年左右的峰值有所下降,石油需求基本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天然气发展相对较快。对应的碳排放量也达到峰值。在此阶段,中国能源多元发展初具规模,高度依赖煤炭的能源供求格局得以显著改变,煤炭比重已从目前的70%左右降至30%以内。
 温室气体排放趋稳阶段(2035~2050年)。在此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继续稳步发展,到2050年时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能源需求处于缓慢增长阶段。新增的能源需求主要由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清洁高效的能源提供,随着核能、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封存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效果的日益突出,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不断下降。
  三、天然气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发展方向
 天然气具有资源丰富、利用广泛、使用方便、排放清洁等特点。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石油产量增长缓慢、C02排放加剧的大背景下,近些年来世界天然气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天然气资源雄厚,产量正处在快速增长的中期阶段,消费需求旺盛,市场逐步由以管道为主的区域性市场过渡到管道和LNG并进的全球性市场,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2030年前后,天然气产量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主力能源。2030年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天然气仍将是世界第一大能源。
 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低,发展空间广阔,因此,加快天然气发展,对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十五”以来,中国天然气储量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高峰期。2000-2007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6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长5199亿立方米。截至2008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34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由1998年的9405亿立方米增至2008年的3.2万亿立方米。预计2001-2020年,可新增探明可采储量3.3万亿立方米,2021-2030年,可新增3.06万亿立方米。除了常规天然气资源以外,中国还有包括致密砂岩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在内的大量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并且在东海海域、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有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广阔前景。
 200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产量以年均14%的增速持续增长。在此期间,中国煤炭产量年增10%,石油产量年增2%,世界天然气产量年增3%。预计今后2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保持快速增长。2030年前,将以常规天然气为主,同时发展致密砂岩气、煤层气和页岩气;2030年之后,将采取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并重的方针,并争取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开采。预计在2030年前后,中国天然气产量将超过石油产量,达到3000亿立方米,其中包括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约500亿立方米。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建成投产,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6%的速度递增。2007年,天然气消费量首次超过了产量。预计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5000亿立方米,相当于6.9亿吨标煤,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3.8%上升到约14%。为满足迅速增长的天然气消费,中国还将加强与资源国的合作,预计2020年和2030年可分别从国外引进天然气600亿立方米和2000亿立方米。
 从长远看,天然气帮助并支撑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天然气将在替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降低碳排放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以天然气为主,依靠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三驾马车”,到2030年使这三种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接近或达到40%,其中天然气的比重达到14%左右,中国的能源结构就可以基本得到优化。再经过20年的努力,预计到2050年前后,主要依靠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最终建立在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之上。
 四、城市天然气运营企业的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涉及了经济结构转型、社会消费模式转换,以及环境变革和技术更新换代等各个层面。这是继前两次能源革命之后全球更大规模的一次能源革命,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革命、社会革命、环境革命和技术革命。这场新能源革命将贯穿整个21世纪,并将延续到下个世纪,对人类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未来世界将产生新的评价标准,这就是碳排放指标。新的游戏规则也将由此而产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或许是新一轮战略博弈的制胜点。谁能抓住机遇,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谁将赢得主动,否则将受制于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或许是重新划分赢家和输家的起跑线。某些今天看来生气勃勃的企业,或许将来会突然倒闭,因为它的碳排放严重超标;而有些企业现在看来还很弱小,但是明天可能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因为它顺应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
 作为公认的清洁能源提供者,相对于传统的高碳能源供应企业,在面对这场变革时,我们已经具备了先天的优势,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和巨大的利润空间。为此,企业需要在“意识”、“行动”、“创新”三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优势化为胜势。
 企业首先要具备低碳意识。相比国际领先的能源运营商已经形成完整的理念-研究-技术-执行体系,我们已经错过了在发展方向和标准制定上的制高点,更应该在实施层面上更坚决地贯彻和体现低碳意识,将低碳发展的意识全面融入企业的战略制定、组织保障和经营管理工作中。
 其次企业要真正行动起来,成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推动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讲话和文件层面,要通过实际措施主动引导驱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从确保并不断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开始,通过需求侧管理手段扩大和深化天然气应用领域,加强宣传低碳理念、减排效果,树立行业和企业的绿色形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企业要不断支持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永不衰竭的源泉和动力,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持续稳定的基础和保证。在热电联产、区域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研究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在汽车燃料应用方面支持低碳交通的发展,在储存、计量、修复等方面同样保持技术更新,对于有着长期性、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也要给予重视,确保足够的投入。
 对于城市天然气运营企业来说,虽然在参与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瓶颈,但是面对变革的浪潮,我们已经很难置身事外、静观其变了。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政府的政策文件,更需要企业的率先推进。在能源革命正在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全球性浪潮下,我们只有尽早成熟,才能占据先机、把握机遇。
 
(本文作者:付凯 北京市燃气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