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企业改制后的培训问题与对策

摘 要

摘要:分析了燃气企业改制后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燃气企业员工培训的做法。关键词:燃气企业;人力资源;培训Train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fter Institutional Refo

摘要:分析了燃气企业改制后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燃气企业员工培训的做法。
关键词:燃气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Train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fter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Gas Enterprises
MA Xiao-Si
AbstractProblems existing in training after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gas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and practices for enhancing the training of gas enterprise staff are proposed.
Key wordsgas enterprise;human resource;training
1 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企业职工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也就职工的培训工作方面对企业作了相应的要求和规定。因此,对职工进行培训,是用人单位的义务。
    企业的培训工作对于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满足员工掌握新技术、开发新潜力、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竞争力和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企业通过员工培训,不仅可以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而且还可以激励和稳定优秀员工,从而最终达到实现企业战略、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的目的[2]
    培训是软投资,同时也是高回报的投资。软投资是相对于资金、设备等硬投资而言,指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3]。培训的投资回报率极高,据权威数据统计,企业从有效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可达20%~30%。
2 改制后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不重视,员工有疑虑
    ① 企业管理层思想上存在“培训无用论”。有的企业不重视培训,或多或少有着培训无用的想法;有的企业培训的内容千篇一律,跟企业实际结合不紧密,对生产经营服务工作帮助不大。
    ② 员工在改制竞聘上岗后,工作压力加大,心态一时难以稳定。对于企业何去何从,心有疑虑。有的认为捧着泥饭碗,用不着培训;有的认为经济效益上不去,搞培训是空的;有的认为培训是只花钱,不赚钱,没有必要搞。
2.2 企业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组织机构的不同层次对人员技能、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同,因此培训要系统、有序地开展,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以确保在培训上的投入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人与组织的绩效。
2.3 企业培训针对性不强
    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枯燥,效率不高。总是简单地把老的、过时的知识填鸭似地作为培训的大部分内容,或者是把浮于表面的、内容单一的知识、技能作为全部培训内容,因此造成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2.4 培训需求不明确
    企业对培训的需求不甚明了,不能正确地分析培训需求。有的采取救火式培训,哪里出了问题就培训哪里;有的采取点菜式培训,员工或者管理人员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没有遵循一定的章法,未能从以下3种情况去区分培训需求:企业现状与企业期望的差距产生的需求,企业进行诸如战略、经营模式等各种调整而产生的不同需求,企业战略目标需要的人才、知识、能力、专业的储备的需求。
2.5 急于求成
    有些企业热衷于开展讲课式培训,想通过这种方式的培训,在短期内提升员工素质与技能,不从长期的、战略的思路来安排培训。这样反而很难达到提高产品销量、提升服务水平、使管理走上规范的目的。
    企业的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企业长期面临着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员工在职业道德、工作技能、业绩提升等方面进行培训教育;企业工作又包罗万象,管理、经营、服务、销售、专业技术等等,都必须让员工清楚,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不能一蹴而就。
3 确保培训“四化”
3.1 公司改制后的现状
    我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的股份制公司,主要经营液化石油气的储存、运输、灌装、销售,燃气设备、仪器仪表、家用燃气具的销售、安装、维修,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物业管理等业务。员工总数为501人,其中在职275人,大专以上学历86人,专业技术人员48人。
    改制后,企业产权明晰了,但经营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公司的历史包袱重、市场不规范等因素,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二是燃气行业内的乱序竞争,使企业经营及安全生产有一定的隐患。
    改制后,原来有经验、有能力的老一辈按照政策离岗,企业提拔和招聘了一大批新的员工。公司领导深刻地认识到企业要发展,要提高管理水平,转变、更新领导干部的观念和意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训。公司领导还认识到,培训员工不仅是为了企业的成功,也是员工和企业双方的利益。领导的重视营造了公司良好的培训氛围,高层领导和管理干部带头加强学习,带头备课、讲课,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发展。
3.2 培训工作的制度化
    ① 确定企业战略,明确培训的方向。根据公司整体经营战略,制定培训总体目标,主要着眼于提高公司效率,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②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根据与企业目前及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员工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员工岗位考核管理制度、员工竞聘上岗制度、员工待岗培训和离岗培训制度等,建立和完善培训教育考核机制。明确公司培训由公司一级培训和关联公司二级培训共同运作。一级培训由人力资源部主办,主要针对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的管理培训、专业培训师培训、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培训、新员工培训以及员工自我管理培训。二级培训体系由各关联公司及部门主办,针对实际需要开展业务培训和新员工人职培训,组织本公司业务、管理骨干参加外部培训。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培训前把好课程质量关、培训中严格纪律、培训后注重考核,加强培训评价和总结工作。
    ③ 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计划和管理流程。公司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思路、岗位说明书、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以及建立专业高效的团队精神等不同层面,制定了具体的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工作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和费用预算等必要的内容。培训管理流程涵盖培训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安排、培训师资、培训档案的建立等各个环节[4]。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对所有培训项目的进程、学习效果、学习心得、培训小结、考核结果均登录在案,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归人员工培训档案,不但有利于员工的晋升选拔,而且对今后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有益。
3.3 培训方向的实效化
    ① 组织层面分析。分析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及与此相关的知识、技术、观念要求,分析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以及学历、观念、知识、技术、能力等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公司风气、员工对公司价值的认同、公司文化等影响员工士气及绩效的因素,确定培训需求。
    ② 工作需求分析。分析岗位员工达到满意工作绩效、胜任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岗位工作的职责、任务标准、完成任务的方法,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条件、工作态度等工作要求,分析履行工作职责、任务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行为方式、身体素质等人员特性和素质条件,确定培训需求。
    ③ 个人需求分析。分析在岗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等因素与规范要求或预定状况的差距,分析在岗员工的知识、技艺、能力、态度、习惯、行为方式等人员特性和素质条件,分析员工留职、激励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培训需求。
3.4 培训内容的企业本土化
    根据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师资,师资是企业进行有效培训的必要条件。笔者从实践中看,有以下4种情况。
    ① 讲授型师资。其优点是系统性强,理论功底深厚;缺点是理论性太强,操作性稍差。若需要进行理念的创新、素质与理论的提高,则适合选择专门从事相关方面研究的师资。我们通过电话、面谈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询问、请教和交流,通过收集老师发表的文章及光盘等资料,或是通过试听课程等方式选择优秀的培训师资。在培训内容上,双方进行详尽的沟通,确保培训内容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② 培训顾问型师资。培训顾问型师资是指专业从事管理培训顾问的机构或公司的专业师资,他们具有与大批类型各异的企业打交道的经验,在战略性和理论性上,比讲授型师资更贴近企业情况,因而能够客观地讲解适合企业的课程。
    ③ 内部培训师。企业内部培训师是管理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有实际经验,对企业的环境、文化、经营现状、所面临的问题等各方面都充分了解,讲授内容具有针对性。进行具体的管理技巧、操作实务的培训以及企业文化的传播培训,选择内部培训师就更合适一些。公司规定主管以上人员都必须成为内部培训师,要求一定要自己讲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感觉到内部培训师制度可行。对于授课者,一方面本人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另一方面有机会进行沟通和展示自己才能,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对于企业,更重要的是给员工传导公司重视员工培训的观念,加强了员工特别是管理干部的培训意识。
    ④ 借鉴已有的经验,购买培训电化教材,如光盘、录像带等,或是从互联网上寻找合适的教程。这样的课程好处是可以自取所需,随时安排,在人员、场地和费用上要求不高,便于学习。
3.5 培训效果的外延扩大化
    再周密的培训计划,也无法满足所有员工的培训需求。因此,企业应当关心、引导、帮助、支持和制度化推进计划与非计划培训的结合,积极鼓励员工自主开展计划外培训,鼓励员工到大专院校或专业培训机构进修学习(包括攻读学位、上岗培训、职称及其他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公司对员工持证上岗有明确要求,针对燃气行业的特殊性,如充装、运行、机修、计量检验等,特别是对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更加严格,要求必须取得国家有关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结合“竞聘上岗,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的做法,竞聘上岗之前员工对职务分析、岗位描述心中明了,岗位任职资格要求明确,员工在思想上认可培训,行动上积极、自愿、主动参与培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维转变。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逐步将员工培训工作由被动的企业行为转向主动的个人行为。
4 分层次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
4.1 思想观念培训
    党委、工会和行政系统相结合,开展了思想观念更新上的培训。思想素质教育分为公司司情及形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概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职业道德建设教育。通过不断地加强在新形势方面的教育,促进了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培训和激励,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认同,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5]
4.2 管理技能培训
    在管理技能培训上,我们大规模长期开展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公司骨干力量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公司建立现代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为公司全面改制和发展做好思想上和技能上的准备。
    培训聘请了高等院校的博士、教授等专家授课。学员们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一系列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相关课程,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资本运营、企业经济法律法规等课程,都是与企业经济活动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对于帮助大家提升理论水平,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有重要的作用。学员们克服困难,牺牲休息时间,认真查阅资料,调查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写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文章。从论文中体现出,学员们理论联系实际,从身处的岗位和环境出发,作了相当认真和深刻的思考,对公司现存的弊病理解得比较透彻,对改制后的企业运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目前,公司仍然继续开展针对管理骨干的管理培训,主要是针对管理理论、管理技能等作进一步提高。这些培训培养了后备力量,补充和更新了企业的新鲜血液,提供了人力资源多向交流的平台,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骨干力量。
4.3 岗位知识培训
    岗位培训内容很广泛,公司在岗位专业技能、营销和服务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涉及到公司所有岗位的专业技能,覆盖管道安装施工及运行管理、户内维修,从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混空气、天然气的基础知识到岗位技术操作,从国家的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到实际施工、运行管理、安全施工。营销和服务培训涉及经营和市场、营销理念和策略、服务礼仪和规范、企业形象与品牌。
    长期开展会计继续教育、装瓶工资格培训,促进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失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客户满意率。
    公司为落实服务承诺,更好地为市民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投资自主研发了钢瓶配送系统,公布了客户服务中心的全市统一送气电话“5417517”(谐音为“我是要气我要气”),这个号码接受全市12×104户用户的IC卡购气、咨询和投诉业务。经营模式的提升就愈加需要客户服务中心的员工有更好的素质,员工的言谈举止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员工在顾客心中的形象。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员工明确了企业目标和自己应有的表现,为客户提供了满意的服务,更好地实现了企业对用户的承诺。客户服务中心自开通以来,共接听服务电话75×104个,投诉率降到了0.02%以下。
4.4 入职培训
    在公司,新员工人职培训内容首先是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讲解公司的沿革、历史和企业的文化、愿景,展示企业的真实情况,得到员工认同。然后是职能部门对公司的形势和现况、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和规范进行讲授。再根据不同岗位和专业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讲授,根据燃气行业的特点,安全是重头戏,着重讲授行业的安全注意事项,并实际操作演练。根据不同岗位具体内容会有相应的调整。几年来,我们先后针对客户服务中心接线员、营销人员、抄表维修人员、送气员,集中进行入职培训近1000人·次。
参考文献:
[1] 支晓晔,顾力刚.国有燃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煤气与热力,2005,25(12):61-64.
[2] 支晓哗,顾力刚.国有燃气企业创新的途径和原则[J].煤气与热力,2006,26(5):36-38.
[3] 王伟,贾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陀螺定律[J].煤气与热力,2007,27(8):31-35.
[4] 王生斌.燃气企业员工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J].煤气与热力,2007,27(9):47-50.
[5] 王伟,贾丹.中吉大地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J].煤气与热力,2007,27(12):43-46.
 
(本文作者:马小思 长沙市液化石油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9)